將在一個月內關閉六家店,還要再設三十台自動販賣機,亞尼克此舉背後究竟有何思量?且看董座吳宗恩如何決斷與改變。
「我們是一個白手起家的企業,對連鎖經營還是滿陌生的,因為沒經驗,每次開店都期待下個月更好,到最後就是店愈開愈多,負擔愈來愈重,最後只得停損。」說這話的,是知名生乳捲品牌亞尼克董事長吳宗恩。
今年二月底,亞尼克被報導,將在一個月內收掉六家店,據點遍及嘉義、台南、彰化、苗栗頭份、新莊及南投,共資遣近三十名員工,被外界質疑是倒閉前兆。
面對質疑,儘管吳宗恩在記者會中澄清是因為缺工和原物料居高不下,但他會後接受《今周刊》專訪時首度承認,亞尼克展店遇到瓶頸的關鍵,正是自己經驗不足。
「看到新聞嚇到!絕對不是外傳的倒閉!」吳宗恩無奈說,亞尼克營運方式確實存在問題,眼看過去一年,有六家門市目標達成率僅七成,才不得不調整營運策略。
談缺工、原料漲、選店策略
「尤其在二○二三年下半年,缺工、原物料通膨等問題愈來愈嚴重,加上我們多進口歐美、日本的原料,能源、運輸成本也都漲。」吳宗恩坦言,面對這些挑戰,他只能做出取捨。
其實,一八年,吳宗恩是懷著要讓全台消費者都能方便買到亞尼克的雄心壯志,想將店開到每個縣市。
但,他卻忘了,人流才是展店最重要的關鍵。
「為了降低取得成本,許多店面選在偏離蛋黃區的位置。」吳宗恩自承,起初因為門店少,還能憑新鮮感吸引客戶,但等到據點變多、熱度消退後,購買力自然下滑。
事實上,二一年亞尼克營收達八.七億元,創歷史新高,但隨著市場上懂得包裝、行銷的競爭者愈來愈多,加上近年都會區消費者被教育少吃糖類和精緻澱粉,都影響亞尼克業績。儘管《今周刊》記者數度追問,吳宗恩仍不願透露營運數字,只坦言業績確實未達標。